空中發電、地上種田,江蘇睢寧農光互補項目-土地綜合利用的典范!說起光伏電站, 小伙伴們想到的一定是地廣人稀的青藏高原, 或是茫茫的大戈壁... 像醬紫: 還有醬紫的: 或者醬紫: 但是,在森林覆蓋率高, 農林占地比重大, 耕地保護紅線緊的江蘇, 光伏產業怎樣才能繼續發揮光和熱呢? 一起來看看江蘇睢寧有什么絕招吧! 近年來,國家在光伏發電應用領域頻頻出手、穩步發展,光伏發電規模居世界第一。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雙溝鎮紀灣村30WM農光互補光伏項目集光伏發電、農業觀光旅游、農業種植與一體,大大提高了用地效率,真正實現了農民增收、企業增效、政府增稅、環境增美、投資增長多方共贏的局面。 近年來,寧夏佳洋能源建設集團大力推進結構調整、產業升級,依托新能源項目開發,大力發展農業項目,形成了多元并舉的發展格局。寧夏佳洋能源建設集團具體負責該項目A標段光伏區施工承包工程。施工內容包括景觀大棚59座、普通大棚556座。 在省政府的重視下,搭乘農(林、漁)光互補示范政策的快車,目前該項目施工已進入全面攻關階段,進行支架安裝、電氣安裝、組件安裝。預計4月中下旬將實現并網發電。 土地綜合利用的典范 睢寧農光互補項目,將太陽能發電、現代農業、苗木、藥材種植、旅游、科教等有機結合,板上發電、板下種植,既不改變土地原有性質,又不破壞耕地、林地,農(林)業開發種植產能基本不受影響,土地使用率達到90%以上,實現一地多用,破解了光伏發電用地難題。 電站通過抬高支架、拉大矩陣間距的方式,確保農作物生長所需的日均光照,為大規模農業機械化種植作業提供充??臻g。 綠色發展共贏的典范 農業開發公司還將長期雇傭大量的當地農民進行農作物種植與管理,人均年收入可增2萬元以上,解決村民,特別是返鄉高齡農民工的就業問題。大規模農業種植帶動了當地生態休閑和觀光旅游等產業發展,為農民創造新了的增收途徑,實現農民“不離土不離鄉,致富增收好門道”。 睢寧農光互補項目每年為江蘇電網提供3000多萬度的清潔能源,綜合減排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,光伏發電效益和農業產值為地方政府增加稅收,真正實現了農民增收、企業增效、政府增稅、環境增美、投資增長五大目標。 技術創新應用的典范 江蘇睢寧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采用7米高、直徑30厘米預制管樁做支撐,組裝成型后太陽能發電組件離地2.5米-3米,最大限度減少了耕地浪費,真正實現了土地綜合利用。在保證太陽能發電組件發電效率最高的同時,又保證地面經濟作物光照充足,互不影響、安全可靠。 上一篇: 高薪誠聘工程項目預算專員
下一篇: 誠聘會計、會計主管
|